百科知识
2021武汉残保金征收标准及计算公式
残保金全称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没有残疾人就业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都需要缴纳这笔费用。那2021年武汉市残保金的征收标准是什么呢?下面就和有需要的网友做个简单的介绍,希望可以帮到各位。
征收标准
自2020年1月1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在职职工人数在30人(含)以下的企业,暂免征收残保金。
其中分档征收原则: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比例达到1%(含)以上,但未达到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规定比例的,按规定应缴费额的50%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比例在1%以下的,按规定应缴费额的90%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武汉市范围内,2021年审核2020年度的残保金和残疾人安置情况。
申报时间
所有用人单位向税务申报缴纳时间为:2021年7月1日--12月31日
已安置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审核时间为:2021年4月12日--10月29日
残疾人认定标准:需签订一年(以上)的劳动合同,缴纳社保、发放工资(不得低于最低标准)
所需资料
1、、《湖北省武汉市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申报表》;
2、2020年 5月、10月用人单位通过金融机构向残疾职工 支付工资的凭证或发放工资的原始凭证(非全年在岗的残疾 职工,需提供在岗期间各月的工资发放有效凭证);
3、无法通过残联**系统核验和其他权威部门认定的 军残、警残等证件,用人单位需提供残疾职工的相关合法证件;
4、安残审核申报系统无法正常读取社保数据或读取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用人单位需提供 2020 年度在本市或省直为残疾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有效凭证。
注意:用人单位依法以劳务派遣方式接受残疾人在本单位 就业的须现场申报,除提供常规审核资料以外,还需提供派 遣单位和接受单位的劳务派遣合作协议、接受单位向派遣单 位支付劳务派遣相关费用的原始凭证和《武汉市残疾人劳务 派遣用工认定书》(安残审核申报系统中下载),以上材料须 加盖派遣单位、接受单位公章。
计算公式
武汉市的残疾人安置比例为1.5%
残保金= [(2020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人数x1.5% - 2020年用人单位实际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 x2020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
1、实行分档征收
自2020年1月1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以下简称“残保金”)实行分档减缴政策。其中:
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比例达到1%(含)以上,但未达到1.5%比例的,按规定应缴费额的50%缴纳残保金;
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比例在1%以下的,按规定应缴费额的90%缴纳残保金。
2、明确社会平均工资口径
残保金征收标准上限按照上一年度本市社会平均工资2倍执行。社会平均工资指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公布的本市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
3、未缴纳残保金的后果
未缴纳或欠缴,自欠缴之日起除残保金外,加收每日5‰滞纳金!
对未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且拒缴、少缴残保金的用人单位,将其失信行为记入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职工人数界定:用人单位在职职工人数,按本单位在职职工的年平均人数计算(12个月人数相加除以12),结果须为整数。季节性用工应当折算为年平均用工人数。
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界定:按用人单位上年在职职工工资总额除以用人单位在职职工人数计算。
安置残疾人就业,帮助企业减免60%-70%成本,合法合规管理风险降为最低。
其他文章
- 申报残保金时提示上年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小于社会平均工资50% 这个有风险吗
- 紧急求助一下:报税的那个电脑开不了机了,在新的电脑里下载了报税软件可以把原来报过的内容带过来吗?如何操作?谢谢
- 增值税申报表的小微企业免税销售额是不是就是我们的营业收入,不算营业外收入把,
- 股东减资用不用考虑未分配利润?
- 用于职工集体福利取得的进项税,怎么入账呢,还是进到进项税吗,具体会计科目怎么做呢
- 请问金蝶云星空版 如何按供应商查明细账
- 独立核算的分公司,总公司可以一起核算所得税吗?
- 一般纳税人清包工可以开3%专票不可以开普票是吗?简易计税的只能开普票是吗?
- 本期如果有在外地预交的税款,增值税申报的时候怎么申报?
- 开办费用要在营业前结转?还是下个月结转
- 计提工会经费计入什么科目呀?问了两个给了两种答案。
- 坏账准备计提的 信用减值准备属于什么科目, 借贷方向代表增加还是减少
- 资产负债表上应付账款为负数,预收账款为正数,这两个表示什么意思?
- 餐饮行业印花税是怎么核定的,税率是多少?
- 你好!行业协会会员费收入属免税收入吗
- 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区别是什么?
- 企业给员工发的过节费,做账怎么处理合适,这个也需要缴税吧
- 建筑类,成本 人工 费用 利润比例分别是多少啊?
- 你们好,请问下一般纳税人资格证明文件怎么下载?在电子税务局网站里
-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是如何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