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教你增值税纳税申报表怎么填写
第16行“三、免抵退税”“货物及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反映适用免、抵、退税政策的出口货物、加工修理修配劳务。 •第17行“三、免抵退税”“应税服务”:反映适用免、抵、退税政策的应税服务。 •第18行“四、免税”“货物及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反映按照税法规定免征增值税的货物及劳务和适用零税率的出口货物、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但不包括适用免、抵、退税办法的出口货物、加工修理修配劳务。 •第19行“四、免税”“应税服务”:反映按照税法规定免征增值税的应税服务和适用零税率的应税服务,但不包括适用免、抵、退税办法的应税服务。
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释疑:
1、申报表及其附列资料的名词解释
(1)“货物”,是指增值税应税的货物。
(2)“劳务”,是指增值税应税的加工、修理、修配劳务。
(3)“应税服务”,是指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应税服务。
(4)“按适用税率征税”、“按适用税率计算”和“一般计税方法”,均指按“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公式计算增值税应纳税额的征税方法。
(5)“按简易征收办法征税”、“按简易征收办法计算”和“简易计税方法”,均指按“应纳税额=不含税销售额×征收率”公式计算增值税应纳税额的征税方法。
(6)“应税服务扣除项目”,是指提供有形动产融资租赁服务的纳税人,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允许其从取得的应税服务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中扣除的项目。
条件报送资料
1、主管税务机关确定的部分从事建筑、房地产、金融或生活服务等经营业务的纳税人,还应报送《营改增税负分析测算明细表》。
2、开具税控机动车销售统一**和普通**的,还应报送已开具**的存根联。
3、纳税人取得的符合抵扣条件且在本期申报抵扣的相关凭证,包括:
增值税专用**(含税控机动车销售统一**)的抵扣联;
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购进农产品取得的普通**的复印件;
税收完税凭证及其清单,书面合同、付款证明和境外单位的对账单或者**;
已开具的农产品收购凭证的存根联或报查联。
4、纳税人销售服务、不动产和无形资产,在确定服务、不动产和无形资产销售额时,按照有关规定从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中扣除价款的,还应当报送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有效凭证及清单,主要包括:
支付给境内单位或者个人的款项,以**为合法有效凭证;
支付给境外单位或者个人的款项,以该单位或者个人的签收单据为合法有效凭证,税务机关对签收单据有疑义的,可以要求其提供境外公证机构的确认证明;
缴纳的税款,以完税凭证为合法有效凭证;
扣除的***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或者向***支付的土地价款,以省级以上(含省级)财政部门监(印)制的财政票据为合法有效凭证;
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凭证。
5、部分行业试行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办法的一般纳税人,还应报送:
《农产品核定扣除增值税进项税额计算表(汇总表)》;
《投入产出法核定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计算表》;
《成本法核定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计算表》;
《购进农产品直接销售核定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计算表》;
《购进农产品用于生产经营且不构成货物实体核定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计算表》
6、从事成品油销售业务的一般纳税人,还应报送:
《成品油购销存情况明细表》;
《加油站月份加油信息明细表》或加油IC卡;
《加油站月销售油品汇总表》;
《成品油购销存数量明细表》。
7、辅导期一般纳税人还应报送《稽核结果比对通知书》。
其他文章
- 申报残保金时提示上年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小于社会平均工资50% 这个有风险吗
- 紧急求助一下:报税的那个电脑开不了机了,在新的电脑里下载了报税软件可以把原来报过的内容带过来吗?如何操作?谢谢
- 增值税申报表的小微企业免税销售额是不是就是我们的营业收入,不算营业外收入把,
- 股东减资用不用考虑未分配利润?
- 用于职工集体福利取得的进项税,怎么入账呢,还是进到进项税吗,具体会计科目怎么做呢
- 请问金蝶云星空版 如何按供应商查明细账
- 独立核算的分公司,总公司可以一起核算所得税吗?
- 一般纳税人清包工可以开3%专票不可以开普票是吗?简易计税的只能开普票是吗?
- 本期如果有在外地预交的税款,增值税申报的时候怎么申报?
- 开办费用要在营业前结转?还是下个月结转
- 计提工会经费计入什么科目呀?问了两个给了两种答案。
- 坏账准备计提的 信用减值准备属于什么科目, 借贷方向代表增加还是减少
- 资产负债表上应付账款为负数,预收账款为正数,这两个表示什么意思?
- 餐饮行业印花税是怎么核定的,税率是多少?
- 你好!行业协会会员费收入属免税收入吗
- 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区别是什么?
- 企业给员工发的过节费,做账怎么处理合适,这个也需要缴税吧
- 建筑类,成本 人工 费用 利润比例分别是多少啊?
- 你们好,请问下一般纳税人资格证明文件怎么下载?在电子税务局网站里
-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是如何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