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财税〔2015〕119号灭火文件来袭:企业应如何应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
自2016年1月1日起,纳税人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开始执行《关于完善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119号,以下简称119号文件),原先执行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8〕116号,以下简称116号文件)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3〕70号,以下简称70号文件)同时废止。
“119”文件号与消防电话“119”相同,巧合的是,119文件也有“灭火”的效用,那么其到底灭了那些火呢?该文件对于之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在执行过程中的税企争议或模糊地带,以及业界呼吁较多的方面,进行了规定和规范,平息了争议,明确了问题,响应了呼吁,起到了“灭火”的效用。当然,有一些问题仍然需要更加明确,我们仍然在期待操作细则的下发。
因此,我们应结合以前的文件以及执行情况来研究这个文件,才能更好的吃透其精神。对于企业来讲,应首先了解其主要变化,结合自身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119号文件改变的内容较多,操作细则尚未下发,笔者就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变化及应对进行分析。
一、允许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范围变化的应对
1、人员人工费用
116号文件可加计扣除的人员费用范围中只包括“在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工资、薪金、奖金、津贴、补贴”,但不包括研发人员的社会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以下简称五险一金); 70号文件增加了五险一金,但仍然只限于在职人员;119号文件则在以上基础上增加了“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外聘研发人员的范围,119号文件并未进行界定,但我们可以理解其包括临时工、***人员、劳务工以及劳务派遣等非在职员工。
这些非在职人员的费用的真实性或合理性较在职人员来讲,其税务征管均更有难度,税收征管漏洞可能会更大,因此我们可以合理预计,税务机关以后在执行这部分政策时的要求会更严格,企业对此,应更加重视对这部分非在职员工的规范管理,预先取得各种证明资料,包括合同或协议、各种证书、付款凭证、**等;同时强化对此部分的内部流程管理。
同时还需注意一点,以前文件只包括会计准则上对于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内容中的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五险一金,现在则多了一个非在职员工的劳务费用,而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等仍然不属于可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范围。
2、仪器设备、无形资产折旧摊销费用
对于可以用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以及无形资产的摊销,119号文件取消了“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规定,也就是说,即用于研发活动又用于其他经营的仪器设备以及无形资产,其折旧摊销也可以作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如一台设备,用于正常生产经营,同时在研发活动中又难免使用该设备进行新产品测试等。
对于企业来讲,这可能就涉及到费用分摊的问题,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分摊标准,比如按照工时,按照电量,按照定额等等,这些分摊标准,可能较之前需要更准确更合理,之前可能只是会计核算的要求,但现在毕竟牵扯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问题,很有可能需要取得税务机关的认可,企业在成本核算方面应更加严谨。
3、仪器、设备租赁费
对于租赁费,119号文件强调了“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租赁费可以作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将融资租赁租入的租赁费排除在范围之外。不管是固定资产融资租赁或售后回租,其主要的费用为融资费用,并不是这里所说的租赁费。而在119号文件中规定的“ 其他相关费用”中,似乎也没有融资费用的容身之地。比如企业为了一项研发活动,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取得一套设备,其融资费用按照119号文件的规定,应该不能作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但是融资租赁方式取得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用,可以作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实际上融资租赁取得的仪器设备一般也是按照自有设备进行管理,119号文件也未排除融资租赁取得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用在加计扣除范围之外。
对于企业来讲,在选择经营租赁与融资租赁取得仪器设备时,这也是筹划应考虑的因素之一。
4、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
在119号文件之前,关于加计扣除研发费用的其他费用,只包括“论证、评审、验收费用”,而在申请专利时发生的“ 申请费、注册费、代理费”以及“差旅费、会议费等”,则不包括在内。但这些费用与研发费用或形成专利技术直接相关,但却不能加计扣除,这也成了企业争议比较大的地方,这次119号文件则规定了一个10%的限制,即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可以在可加计扣除的总额的10%范围内加计扣除
但这个政策是否是利好则有待验证,以前可以直接计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资料费,翻译费,研发成果的论证、评审、验收等费用,现在也要与其他费用共同受限于10%,说不定会比之前的加计扣除金额还要小,企业应算好帐。
同时企业应注意这个10%的计算。可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其他相关费用之外的)为a,设其他相关费用为x,则:x<=(a+x)×10%,得x<= a/9
比如,a为90万,则最多可加计扣除的其他相关费用为90/9=10万,验算:(90+10)×10%=10万。
其他文章
- 申报残保金时提示上年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小于社会平均工资50% 这个有风险吗
- 紧急求助一下:报税的那个电脑开不了机了,在新的电脑里下载了报税软件可以把原来报过的内容带过来吗?如何操作?谢谢
- 增值税申报表的小微企业免税销售额是不是就是我们的营业收入,不算营业外收入把,
- 股东减资用不用考虑未分配利润?
- 用于职工集体福利取得的进项税,怎么入账呢,还是进到进项税吗,具体会计科目怎么做呢
- 请问金蝶云星空版 如何按供应商查明细账
- 独立核算的分公司,总公司可以一起核算所得税吗?
- 一般纳税人清包工可以开3%专票不可以开普票是吗?简易计税的只能开普票是吗?
- 本期如果有在外地预交的税款,增值税申报的时候怎么申报?
- 开办费用要在营业前结转?还是下个月结转
- 计提工会经费计入什么科目呀?问了两个给了两种答案。
- 坏账准备计提的 信用减值准备属于什么科目, 借贷方向代表增加还是减少
- 资产负债表上应付账款为负数,预收账款为正数,这两个表示什么意思?
- 餐饮行业印花税是怎么核定的,税率是多少?
- 你好!行业协会会员费收入属免税收入吗
- 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区别是什么?
- 企业给员工发的过节费,做账怎么处理合适,这个也需要缴税吧
- 建筑类,成本 人工 费用 利润比例分别是多少啊?
- 你们好,请问下一般纳税人资格证明文件怎么下载?在电子税务局网站里
-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是如何确定的?